本刊、网周正东
在她的心中,党的利益重如泰山,为民情怀深似海洋。她怀揣着对党的深厚情感,始终冲锋在前,哪里有艰难险阻,哪里就有她坚定的身影。物业问题,长久以来都是群众心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更是党委、政府工作中的“硬骨头”,关乎着民生福祉,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当淮阴区司法局党委组决定成立“老管家”物业调解室时,身为公职律师的她,凭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主动请缨,毅然投身基层一线的调解工作。她深知,这不仅是“最后一公里”的现实写照,更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美好生活愿景落地生根的关键一步。如同 2021 年疫情期间毅然选择援疆一样,她再次勇敢地踏入矛盾纠纷丛生的物业调解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自投身物业调解工作以来,她全身心投入,不分昼夜,常常为工作辗转难眠。面对挑战,她毫不退缩,始终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牵头负责物业调解工作。她聚焦小区物业纠纷这一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精心构建物业矛盾纠纷解决闭环机制,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接待法律咨询 478 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236 件,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 19 场,案件调解率同比增长 36%。她,就是最美调解员——淮阴区司法局公职律师李晓玲。
社区和谐,她用心守护
“现在我们和物业的关系可融洽啦,物业还主动帮我们维持秩序呢!多亏了‘老管家’物业调解室的李主任!”近日,淮阴区“老管家”物业调解室的调解员来到帝景豪庭小区菜鸟驿站回访时,驿站老板谢某满脸喜悦地说道。
原来,该小区地下车库经营的菜鸟驿站在经营高峰期,车辆乱停乱放堵塞居民通行,引发了物业、租户与开发商三方纠纷。三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房产商诉苦经济效益不佳,菜鸟驿站老板则哭诉驿站月收入仅 3000 多元。李晓玲耐心倾听各方苦衷,精准指出争议焦点在于相邻权问题。她一方面建议物业公司处理问题时避免简单粗暴,保障菜鸟驿站正常经营;另一方面提醒菜鸟驿站要兼顾居民通行需求。对于地下车库所有权归属问题,她建议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在现场,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三方角度考虑问题,并详细讲解物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联合研判、现场勘查、法律释明等方式,成功化解了这一积怨已久的矛盾,三方现场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荣誉满身,她感恩前行
李晓玲对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是她身上最耀眼的光芒。多年来,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她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她曾在乡镇、办公室、信访、征地拆迁、纪检监察等多个岗位历练,还曾在兵团挂职,收获了众多荣誉证书、奖杯和绶带。2024 年 1 月,她荣获司法部记个人三等功;2023 年 12 月,被评为兵团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援疆干部;入选省企业法治建设智库成员、省“456”人才计划库成员;还曾荣获区“青年标兵”“十大女职工”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老管家”物业调解室的工作做法也备受肯定,被《江苏法治报》《淮安日报》、江苏司法行政网、淮安政法微信公众号、淮安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淮阴政法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相关经验入选全市政法系统第一期改革专报。
在她来到“老管家”物业调解室后不久,便接到一起多年的信访物业纠纷。业主长期反映的墙体大面积渗水,导致重大经济损失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从情感上各方工作人员都很同情,但由于涉及金额大、涉及责任人划分不清晰、涉及管理单位多等原因造成顽疾。李晓玲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展现同理心安抚了业主情绪,并且在换位思考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既避免业主继续为房子问题花费更多开销也确保业主能够尽快入住。会议中她号召各方职能部门代表共同努力,承担各自责任并严格履行职责,不推诿解决涉及的问题,这为本次调解成功打下了基础。
学思践悟,她刚柔并济
李晓玲既有钢铁般的意志,又不失女性的柔美。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和刻苦钻研,让她养成了刚柔并济的性格。她拥有独到的工作方法,经她处理的案件常常能“药到病除”。
今年 5 月,李晓玲与另一名调解员李训喜多次前往幸福城,调解一起公共空间占用纠纷。该纠纷已持续一年,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都十分关注。调解员介入后,先分别与双方沟通,取得信任后,采取面对面和背靠背的方式,进行线下沟通,随后又在线上分别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经过多轮努力,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供双方选择,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既往不咎,实现了和谐共处。
自牵头“老管家”调解物业纠纷以来,李晓玲始终秉持团队作战理念,坚决执行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她与“老管家”团队成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创新建立了双轨联动调处机制。一轨主动对接“ 12345” 平台,对重复投诉、群诉工单提前研判,分片联动热线工单承办单位,收集物业纠纷线索,提前介入调解;另一轨打造“线上预约 + 线下巡调”服务模式,建立多元收案渠道,将矛盾纠纷精准分流至“老管家”调解员处调解,实现一件乃至一类矛盾纠纷的高效处理。
“在调解过程中,我们会为当事人提供多套调解方案,让老百姓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作为“老管家”物业纠纷调解室的牵头人,李晓玲介绍道。他们还建立了“四有”“四到”工作法,即“有求必应、有应必答、有答必议、有议必决”“服务周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不扰民)、到嘴到肚(方言意为‘包您满意’)”。同时,总结出“三杯水”调解工作法,一杯水让当事人“消消气”,两杯水“稳情绪”,三杯水“解心结”,切实做到“案结事了”。
“老管家”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还通过延伸服务触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于复杂纠纷,启动“社区 + 部门 + ‘老管家’”联席调解机制,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对经调解仍无法达成一致的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有序的法律途径解决。目前,已初步探索在 8 个社区设立巡回调解岗,通过调解员定期走访,开展排查预警、法律宣传、纠纷调解,打造“调解 + 普法 + 监督”全流程服务链条,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李晓玲不仅专注于调解工作,还坚持投身公益,关心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多年来,她公益普法 1000 多场次,捐赠款项 5 万余元。她的普法足迹遍布特殊学校、社区、毡房、军营、企业、街道、机关、网络等,甚至延伸至边疆地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无私奉献着。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仿佛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激励着她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通讯员: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