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 詹钧名 通讯员 骆亚中
在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政府,詹海鹏用数十年扎根基层的坚守,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答卷。从化解矛盾到温暖民心,从创新治理到深耕一线,他以一件件实事,诠释着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
用心用情:在矛盾化解中显温度。面对拆迁、违建等“硬骨头”,詹海鹏从不靠“硬手段”,而是用“软办法”架起连心桥。2022年危房改造项目涉及487户,群众对政策存疑。他推出“阳光拆迁” --成立居民监督小组公开补偿标准,带领专班连续三个月日夜入户。最终,项目提前两月完成签约,零纠纷推进。2023年“两违”整治中,镇区53处十年违建商铺成整治难题。詹海鹏通过调研发现80%商户靠小生意维生,便协调建临时过渡市场、争取半年租金减免、联系就业岗位。商户们自愿拆除,无一起冲突。用真心换理解,以服务化抵触,这是他化解矛盾的“密钥”。
做细做实:在民生小事中见担当。“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詹海鹏的信条。他坚持“一线工作法”,每周至少有三天泡在村组,办公日志里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2024年春,铁山村27户脱贫户房屋漏雨,汛期将至。他立刻联系维修,为省钱跑遍建材市场比价,为保质量爬上屋顶查防水层。半月抢修完成,暴雨来临时,村民发来“房子不漏”的短信时,一直紧绷着神经的詹海鹏累倒在办公室。帮老人办慢性病补助、为农民工协调创业贷款、半夜送病号就医这些“小事”,他件件上心,用细致筑牢民心防线。
创新创优:在治理升级中求突破。面对基层治理难题,詹海鹏善思敢闯,推出系列创新举措。他建立“民情二维码”系统,群众扫码即可反映问题、查进度,让诉求渠道更畅通;组建“乡贤调解队”,老干部、老教师等靠威望经验化解邻里纠纷;推行“红色物业”,让还建小区党建与服务融合,提升管理效能。这些做法被市县推广,2024年漕河镇群众满意度达98.7%,信访量下降63%,数据见证治理实效。
初心如磐:在坚守中铸丰碑。“党员干部的价值,就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詹海鹏的话朴实有力。他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如今,“詹海鹏工作室”成为了党群连心桥,年轻干部说:“跟着他,才懂啥是为民服务。”扎根基层数十年,他用真心、细心、创新,把为民二字刻进每一件实事里,成为漕河镇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