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达集团设备管理部,有这样一位电气工程师:揣着一本电工证走出校园,用十年光阴从基层电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电气工程师。手把手传帮带,用真情和耐心培育“智慧团队”。他,就是徐国进。
2010年,刚毕业的徐国进带着电工证走进兴达,被分配至三厂负责水箱维修维护。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他只用了很短时间便完成。那时的老式水箱机床陈旧,厂房环境也比较简陋,但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通过细致的维护将机床故障率大幅降低,就连经他周期维护的水箱收线机和电柜内部,都被打理得一尘不染。
“想真正懂设备,就得把每种机床的‘脾气’摸透。”抱着这份信念,徐国进主动申请调至捻股车间,在机床维修中积累经验。他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逐渐成长为能独立攻克复杂故障的“技术全才”。2012年,凭借扎实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他获评年度先进个人,随后被提拔为高级工,开始负责车间电气工作,协助领导管理电工团队、统筹各项任务。
2021年,设备管理部招聘驻一厂电气工程师,徐国进凭借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应聘。之后的几年时间,他全程见证一厂从基建动工、设备安装到机床产出成品帘线的全过程。2024年,泰国兴达急需支援,尽管家中有年迈父母需要赡养、年幼孩童需要照料,当领导找到他时,他仍义不容辞奔赴泰国。
初到泰国,两大挑战接踵而至:
一是电表计量“乱象”。配电房内电表数据采集异常,徐国进将其列为首要攻坚目标。他逐一对每块电表的历史数据与实时采集值进行比对,建立误差模型。那段时间,配电房里总有他忙碌的身影,历时两个月奋战,他不仅修正了所有问题电表,保证了计量的准确性,还协助数据中心搭建远程采集报表系统,大幅减轻了泰国电工和核算人员的工作量。
二是电压波动“顽疾”。泰国的电网基础薄弱,最多时一个月因电压波动导致电镀线停车4次。他针对性改造配电房断路器与电镀收线电柜,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自3月改造完成后,再也没有因电压波动导致的停车情况,有效降低了生产损耗。
“语言不通就画图,步骤复杂就拍照。”在泰国,他用“笨方法”破解沟通难题:将设备拆解步骤拍成照片,标注关键参数;用手机翻译软件逐句讲解电路原理。泰籍电工感慨:“他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作为技术带头人,他始终坚信“一人强不如团队强”。在一厂建设期间,他亲自参与电缆铺设、设备接线,连续攻坚安装难题;面对新入职的电工,他创新“三步教学法”:先演示标准操作,再让学员实操,最后复盘改进。在他的指导下,新员工们很快具备了独立处理故障的能力。
从三厂车间到泰国工厂,从基层电工到电气工程师,徐国进用十年光阴诠释了真正的工匠精神。这份精神是面对故障时的“较真劲”,是跨国支援时的“担当心”,更是培育团队时的“传帮带”。如今,他依然穿梭在配电房与生产线之间,用跳动的电流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忠诚与奉献。
孙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