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 周正东
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保滩街道司法所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将调解工作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首选方式,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依托“一站式”调解中心,打造基层调解共同体。完善调解网络,以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依托,构建由网格+特色调解室、村居调委会、街道调委会、上级专业调委会组成的“五级联动”协商议事调解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布局。充实调解队伍,充分整合司法所、综治中心、派出所、融合法庭、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基层资源,形成党委政府牵头,司法行政指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注重业务培训,定期组织调解员开展业务自学,通过法律法规解读、调解技巧传授、案例分析研讨,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调解能力。
打造“网格+矛调”工作法,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深化网格治理,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矛盾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构建服务体系,各村居组建由律师、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法律顾问团队,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024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开展大规模法治宣讲6场次。加强普法宣传,街道法律明白人在调解过程中融入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以案释法、法治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法律明白人成为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前沿哨所。
坚持“闭环式”矛盾调处,推动矛调走深走实。及时排查预警,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定期汇总各村居上报的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定期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司法所管理和指导各级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每月组织召开人民调解主任例会,联合多方力量为疑难复杂纠纷“对症下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健全回访机制,坚持“一案一回访”,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定期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和协议履行情况,推进调解案件闭环管理,防止矛盾纠纷反复和激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保滩街道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依靠群众把自己的事情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筑牢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贡献司法行政力量。(席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