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兴化,暑气渐消,却因一份特殊的“礼物”而暖意涌动。8月29日上午,兴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厅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缓缓递出一叠承载着烽火记忆的实物档案——他便是80岁的退役老兵、兴化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姚康。此次,他将自己亲历援越抗美战争、对越自卫还击战的20件珍贵史料悉数捐赠,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8周年献上了一份浸满热血与赤诚的厚礼。
且让时光回溯至1945年1月,姚康出生于这片江淮大地。1964年,高中毕业后的他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壮志穿上军装,次年便踏上了援越抗美的战场,这一去便是五年。枪林弹雨中,他冲锋在前,在生与死的考验下火线入党、荣立三等功;1979年2月,当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号角吹响,已是老兵的他再次随老部队奔赴前线,用钢铁意志续写着军人的担当。“别父母、离故乡时从没想过怕,只想着守住家国安宁。”回忆起两次参战的岁月,姚康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当年的坚毅,“在越南战场上的每一天,在国庆观礼台上见到毛主席的每一刻,都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印记。”
这份光荣,不仅镌刻在他的记忆里,更凝结在一件件实物档案中。此次捐赠的20件史料,每一件都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西线烽火》《南疆硝烟》两本书籍,详实记录了铁道兵二团在两次战争中的浴血征程,字里行间皆是战友们的无畏身影;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的春节慰问信、1979年山东省委致广西、云南边防部队的慰问信,纸页虽已泛黄,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后方人民对前线将士的牵挂与敬意;还有1966年在越南抓获跳伞飞行员的老照片、美军重磅炸弹的影像、中越河口大桥被炸后官兵奋力抢修的画面,每一张都定格着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英勇。
更令人动容的是,史料中还收录了姚康发表的《追忆援越抗美战斗岁月》《我的战斗军旅生涯和人生经历片断回顾》等文章,以及他准备的《二次参战报告》《追忆援越抗美峥嵘岁月》讲稿。这些文字,是他对青春与战场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后辈的殷切嘱托。“这些东西不能只放在我家里落灰,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应该成为教育后人的教材。”姚康坦言,早在2014年,他就曾向泰州市档案局捐赠76件实物档案,填补了当地战争题材馆藏的空白,2016年央视还曾专门上门采访,让他的战斗故事通过屏幕传遍全国。如今再捐史料,他只愿让更多青少年知晓那段烽火岁月,传承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的精神火炬。
“这不是普通的捐赠,是一位老兵对国家、对军队最深沉的眷恋。”兴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接过档案时感慨道。这些实物档案,既是姚康个人的传奇军旅生涯见证,更是一代人用热血书写的家国史诗。今后,它们将在档案馆的展示大厅中“苏醒”,以最鲜活的方式,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让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与革命传统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代代相传。(张 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