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学子江苏淮安行:探水利工程奥秘 寻党史精神根脉

2025-06-30 18:14:46    来源:江苏中心    

本刊、网周正东

2025年6月26日至27日,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工2402班37名学生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带领下,奔赴淮安等地开展“清江脉联·HydroLink”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水利工程考察:触摸现代治水智慧

首日实践团先后前往滨海抽水站与二河枢纽,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滨海抽水站是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一级泵站,设计流量 50 立方米 / 秒。站内配备大功率轴流泵机组与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 PLC 控制器实现水泵启停、水位监测等智能化控制,以现代化设备展现当代水利工程的科技实力。

在二河枢纽,实践团实地考察二河闸和入海水道进洪越闸工地。二河闸是淮河洪水东排入海的关键工程。正在建设的入海水道越闸工程起到了调节水流、分流汛期洪水和提高淮河防洪能力的作用,可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淮河防洪体系(洪泽湖段)按“300年一遇”标准设计,通过骨干工程与配套措施,形成科学防洪格局,为流域内城市、人口和耕地筑牢安全屏障。实践团成员通过现场观察、交流提问,深入了解水利工程运行与防洪设计。

党史教育洗礼: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次日,实践团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在“人民的好总理”主题展区,泛黄的治水手稿与历史照片生动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对淮河治理的关怀。1950 年,他亲自签署《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拉开新中国大规模治水序幕。站在总理铜像前,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内涵。洪泽湖大堤上,清代直立式石工墙与三河闸遥相呼应,勾勒出从林则徐治水到现代水利工程的千年传承。周桥大塘遗址公园内,林则徐治水纪念碑记载的 1824 年冰凌决堤修复史,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古代治水工程的艰辛与智慧。

青年学子发声:在实践中熔铸担当

“这次活动让课本上的公式图纸‘活’了起来。” 班长李永喆在总结发言中说道,“当看到滨海抽水站机组的巧妙设计,二河闸兴水利民的卓越贡献,我们真正理解了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意义。周恩来总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誓言更让我们明白,作为新时代水利学子,既要掌握过硬专业本领,更要以‘治水兴邦’为己任,在江河治理中践行青年担当。”

此次活动通过“水利 + 党史”的双主线设计,既深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更以红色文化滋养初心,为培养“懂水情、知水责、防水患”的新时代水利人才注入精神动力。(谢厚安)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xsldjc.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5109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