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周正东
茫茫黄土塬,悠悠岁月情。梁家河,这座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见证过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峥嵘岁月,也留下了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基层、矢志奋斗的时代烙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自己的知青岁月时不禁感慨:“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每一代“知青”都有自己的“梁家河”,每一座村庄也有属于自己的“大学问”。从踏出校门开启选调之路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选择扎根基层、奔赴一线,意味着选择与苦为伴、以苦为乐。新起点上,我们要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之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稳走好这条基层选调“知青”路。
念好“求知”诀,以追寻真理的热情探求新知。陕北高原的深夜静谧无声,知青窑里的点点星光,是骨子里的求知欲在闪闪发亮。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后便给自己定下了“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座右铭。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上的是“梁家河大学”。新时代“知青”也要在自己的“梁家河”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保持追寻真理的热情不变,延续十余年寒窗苦读的勤奋不变,打好扎实业务能力的钻劲不变,在博万物中广学识,在涉世道中明真理,才能更好地汲取智慧、淬炼精神,这是新时代“知青”扎根基层、为民报国的立身之本。
念好“吃苦”诀,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向难而行。梅花香自苦寒来,人间万事出艰辛。回忆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在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苦心志,劳筋骨,度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关关难过关关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新时代“知青”要深刻领悟“自找苦吃”精神,放低身段,在最能吃苦的年纪迎难而上、向难而行,在摔打考验中练就一身硬本领。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在基层受过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念好“立志”诀,以报国为民的情怀立鸿鹄志。习近平总书记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不论是在梁家河带领群众打下第一口沼气池,还是宁德时写下《摆脱贫困》的深层思考;不论是在福州亲身参与闽江下游防洪堤加固工程,还是在浙江矿区同采煤工人欢度春节……不管走到哪里,走到何处,为民造福的信念,总书记永远念兹在兹。新时代“知青”的人生“拔节孕穗黄金期”与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关键期”完全吻合,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成就梦想的前景一片光明。早立志、立为民报国志,才能在自己的“精神之河”明确扬帆方向,在基层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时代新篇章。
(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古清口街道办事处2023届选调生 何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