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苏淮阴“三顾茅庐”工作法绘就矛盾纠纷化解新“枫”景

来源:江苏中心 | 2025-09-22 14:13:31

本刊、网周正东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贴合淮阴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总结提炼“三顾茅庐”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力。

“一顾茅庐”询根问底,精准“顾问因”。第一次上门“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当网格员或村居上报矛盾纠纷线索后,会同乡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主动前往当事人所在地,像医生问诊一样,耐心倾听双方甚至多方当事人的陈述,全面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争议焦点、真实诉求以及背后的历史渊源、情感因素、经济纠葛等。通过细致的调查核实,将纠纷类型、矛盾根源、当事人性格特点等信息逐一建档,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为下一步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二顾茅庐”降温疏堵,用心“稳情结”。第二次上门“控制局面、缓和情绪”,在摸清原因的基础上,针对矛盾可能激化的风险点进行第二次介入。此时矛盾双方往往处于情绪对立期,工作重点是当好“消防员”和“稳压器”。一方面,通过背对背沟通,分别对当事人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抚,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们换位思考,降低对抗情绪,避免矛盾升级。另一方面,根据前期研判,有针对性地邀请当事人的亲友、乡贤、有威望的老党员等参与进来,借助第三方力量进行劝说和施压,逐步瓦解对立情绪,营造有利于谈判协商的氛围。

“三顾茅庐”定分止争,彻底“解心结”。第三次上门“解决问题、达成协议”,在前两次铺垫的基础上,组织第三次现场调解。整合法律专家、行业主管部门等资源,围绕核心争议点,现场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提出既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又兼顾情理和双方核心利益的解决方案。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寻求最大公约数,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制作协议书并引导司法确认,确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明确阶段性处理意见,建立持续跟进机制,确保“事心双解”,不留后患。(王森)

责任编辑:MR ZHAO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

电话:86-010-50989088

京ICP备2024046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