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周正东
近日,江苏淮阴法院刘老庄法庭在审理一起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案时,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参与案件调解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巡回审判方式最终成功让双方和解并现场兑现。
顾某某为获取玉米芯作柴火,主动到同村高某某家义务帮忙为其玉米脱粒,过程中左手食指不慎被机器损伤,花费医疗费5万余元。顾某某索赔14余万元,高某某则以对方系主动前来且主要为获取玉米芯为由拒绝赔偿。因双方对义务帮工受伤的责任认定存在分歧,多次协商未果,顾某某遂诉至淮阴法院。
为更好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法庭积极对接人大开展“人大代表工作室联动法院巡回审判”活动,将庭审现场搬进该村的党群议事会。
在巡回审判基础上,法官与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调解工作,法官向村民讲解义务帮工中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人大代表从情、理、法多角度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高某某一次性赔偿顾某某各项损失共计4.5万元,双方握手言和,邻里关系也得以妥善修复。
据悉,今年以来,淮阴区人大与淮阴区法院联合开展人大代表参与案件审理“诉转调”工作机制。法院主动与辖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对接,将案件基本情况和化解难点反馈给人大代表,邀请熟悉村情民意的代表参与化解。借助人大代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共同开展工作,形成解纷合力,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乡村和谐稳定贡献了司法智慧和力量。(张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