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当前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沈伦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字”全方位扎实推进财政工作。
(一)“稳”字当头,助力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强化财政经济形势研判分析和前瞻谋划,加快培育新兴税源,拓宽增收渠道;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及时拨付各项奖补资金,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规上重点企业的联系沟通,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与税务部门联动,完善税收协税护税体系建设。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谋实土地出让、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收益等非税收入举措,扎实推进土地复垦及验收工作,有效盘活资产、土地资源。主动与市国投公司沟通对接,利用我镇现有资产资源,积极探索“市投、镇管、民营”合作路径,多渠道创收、增收,提高自我发展保障能力。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各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研究吃透上级文件精神,找准向上争取突破口,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支持,拓宽收入渠道,提升收入质量。
(二)“兜”字为主,全力稳住“三保”支出“压舱石”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进一步将“过紧日子”思想落实到预算编制工作中,继续保持一般性支出压减态势,2025年定额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压降10%,视财力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压减项目支出,视绩效情况,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压减年度预算。预算编制坚持有保有压,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对支出进度缓慢或当年确定无法开展、支付的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调整预算,全面扛起“三保”保障的政治责任,积极统筹各级各类资金资源,坚决做到“三保”支出优先保障。
(三)“实”字见效,竭力打造民生福祉“新标杆”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任务,努力压实基本民生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守民生底线,巩固民生改善成果。围绕“一老一小”补齐短板,大力实施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落实好教育、民政、医疗卫生等财政惠民政策,增进民生福祉。以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关注的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分配好财政“增量”和“存量”资金,全力支持办好镇人代会决议的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及时拨付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巷道、桥梁建设和村庄危桥维修任务;持续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补贴政策,规范操作。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人居环境、幸福河湖等涉农资金拨付进度,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严”字定标,致力实现财政监管“一盘棋”
继续强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制定详细的专项检查计划,继续不定期组织专项和民生资金的检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适时组织财政专项资金的深度检查,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定期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做到警钟长鸣;进一步强化民生资金监督,建立民生资金使用反馈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促进民生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防”字当先,尽力构牢运行风险“防火墙”
进一步强化“三保”支出保障底线,扎实做好 “三保”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科学测算“三保”需求,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完善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平衡好促发展、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合理适度安排年度实事项目,构牢财政运行风险“防火墙”。
图文/袁志祥 朱启明
来源/兴化市沈伦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