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未尽,兴化垛田万物勃发。4月25日上午,由兴化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兴化市人民政府垛田街道办事处主办,兴化市文化馆与垛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承办的“二十四节气·兴化垛田农民画作品展”,在市文化馆拉开帷幕。24幅精品画作以节气为轴,串联起垛田人四季耕耘的生动图景,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留下鲜活的文化印记。
展厅内,垛田农民画家们现场导览引发热烈互动。王一兆指着《立夏》画作介绍:“垛田人讲究‘立夏称人’,让孩子坐石磙、盘秤杆,寓意强健体魄。画中咸鸭蛋与夏风共舞,正是垛田人迎接盛夏的仪式感。”翁荣平则通过《清明》展现春日图景:柳烟深处祭祖归,垛田叠翠新苗盛,孩童执鸢奔春风,定格“慎终追远”与“向新而生”的双重意象。王雪梅的《白露》更富水乡韵味:母女撑篙入菱塘,稚子嬉水摘鲜菱,肥绿菱叶间波光潋滟,传递“白露采菱正当时”的农谚智慧。
策展人将画作按节气时序排列,形成独特的“时光长廊”。从《立春》的花香葱绿到《冬至》的家宴炊烟,每幅作品既是垛田风物的写生,更是农耕文明的密码解读。垛田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鲍枫解读:“画家们用本土视角转化节气智慧,让每滴颜料都浸透垛田人的文化基因。”
展览特设沉浸式互动体验区,垛上读书会阅读推广人吴迪手持《垛田专辑》,正为观众导览:“垛上农事歌里藏着垛田的四季密码,且看画中如何解码。”市民张女士轻抚《小满收菜籽》画框,低声吟诵:“小满麦熟日夜黄,垛上菜籽待进仓。油菜底子栽晚芋,西瓜膛子套生姜”,提笔作画时才知垛田故事,每道色彩都在诉说春耕夏耘,每抹翠绿都浸着秋收冬藏。
市文化馆负责人陆凯现场阐释新模式:“我们让非遗文化走出画框、跃然纸上,通过‘观展+阅读推广’的沉浸式体验,让垛田农事歌与绘画形成互文,让非遗文化的宣传真正入脑入心。”
垛田作为世界双遗产,其“水中积土、堆垛成田”的智慧与农民画的赤橙黄绿交相辉映。当《清明》的油菜花黄与《冬至》的薄雪炊烟在展厅相遇,观众无不感叹垛田“四时皆入画”的独特韵味。正如市民所言:“这些画作让我们读懂了垛田人的四季,也读懂了中华农耕文明的诗性。”随着展览帷幕开启,垛田农民画正以质朴的生命力,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新的文化篇章。(文/吴萍 图/董维安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