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周正东
眼下,正是阳光玫瑰成熟的时节,清晨5点多的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甜蜜香村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早已被热闹裹住。
20多位工人穿梭在葡萄架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还在套袋里沉睡的“绿宝石”摘下,一会儿工夫筐子就满了,空气中氤氲着香气,传递甜蜜丰收。
这样忙碌的采摘场景,是农场主王南京最熟悉的八月序曲。阳光玫瑰的采摘期从8月10日起,一直持续到10月初。
三轮小车在种植园里进进出出,不一会,园中空地就堆起了串串“收获”——这边十几个工人拆袋、挑果、打包一气呵成,那边一早等在旁的货车马不停蹄地筐筐吸纳。“这一车我们要运往广东!”王南京笑着,手里的葡萄在阳光下晃出细碎的光,“你凑近闻闻,这甜里带的清香,就是咱种了九年的底气。”
谁能想到,九年前的这片园子可不是这般模样。“刚栽下的葡萄苗,没几天就成片发黄,叶子蔫得打不起精神。”说起当年,王南京至今记得那股着急劲儿。阳光玫瑰本就“娇气”,光照、肥料、土壤哪样不合心意都不行。虽然幼苗蔫了,但王南京的一腔热血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转头就去寻专家请教,在市园技站专家的指导下,重施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安装避雨设施……一点点把土地和环境调成葡萄喜欢的样子,最终树苗们成功复活。
让葡萄“活下来”只是第一步,“长出彩”是下一步。从品种引进到种植再到产出精品葡萄,王南京不断学习。“我们每年都会跟随市园技站去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学习,市园技站也会邀请专家来授课,让我们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
在不断的学习中,最难把控的修花、修果技术被他磨得熟门熟路。“阳光玫瑰的塑形管理有很多,比如飞鸟架、H型、一字型……”在各类种植技术的加持下,穗形整齐、颗粒鼓囊囊、咬一口又甜又清润的“绿宝石”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如今不仅北京、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客户抢着要,周边游客也专门来采摘。“市区不少人冲着我们的‘绿宝石’来,很多带着家人来尝鲜。”王南京笑着说。
葡萄藤下,藏着更多人的盼头。工人倪玉修的剪刀“咔嚓”轻响,剪下的葡萄正好放进筐里。“家就在隔壁村,走路十分钟就到。”他擦了擦手,眼里带着笑,“在这里干活,既能给孙子做午饭,每月还能挣几千块,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农场常年雇着8个左右的邻里乡亲,像现在这样的旺季,人手加到20多个,都是周边赋闲的农民,葡萄架下的忙忙碌碌,串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小确幸。
王南京望着货车渐渐装满,想起2017年刚起步时的32亩地,如今已扩到50亩。“最火的时候一年销售额近200万,现在控了产,每亩4000斤专心抓品质,看着乡亲们能在家门口挣钱,心里比卖了高价还甜。”他知道,葡萄串起的不只是产值,更是从“黄叶难题”到“精品路线”的坚守,从零星种植到省级家庭农场的蜕变。
货车鸣了声笛要启程了,车斗里的葡萄堆成了绿色的小山,甜香随着车轮滚动,一路飘向远方。葡萄架上的果实还在阳光下闪光。这个秋天,淮阴乡间的甜,正顺着藤蔓,悄悄爬进每个人的心里。(李佳 叶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