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刘松林
“以前,这条沟水质发黑,岸边长满杂草,臭气熏天,现在水变清亮了,沟边栽了美人蕉、菖蒲,空气变清新了,我们很高兴,感谢代表们的奔走。”近日,在射阳县合德镇淮海居合运沟旁,村民陈老伯对正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的几位合德镇人大代表说。
陈老伯所提到的合运沟,是合德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从2025年合德镇启动黑臭水体治理以来,该镇人大将监督助力水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通过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助力补齐治水“薄弱项”,从昔日老百姓口中的“臭水沟”,蜕变成如今“清水河”。
排查,寻找黑臭源头 去年8月,合德镇淮海居人大代表在走访时,村民陈老伯说,村内有几条沟的水质不好,无人管理。接到群众反映后,代表们立即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引起镇人大主席团重视,迅速组织代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专题调研活动。代表们实地调研了淮海居3条黑臭水体,发现生活杂物、水生植物和淤泥较多,同时举一反三,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人大代表们实地走访了辖区内几乎每一条河流和沟渠,查看水体是否呈现异常颜色、散发异味、随意排放……。通过调研发现,生活污水直排、垃圾倾倒、水生植物未及时打捞腐败是导致水体变差的主要原因。此外,代表们还通过参加“民生实事监督镇村行”“人大代表亮身份,为民履职办实事”等活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到黑臭水体还造成如蚊虫滋生、气味难闻等影响群众生活质量问题。经过努力,排查出辖区内黑臭水体194条。
建言,提出整治方案 “黑臭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在前期排查基础上,合德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相关岗位负责人多次围坐在一起,围绕黑臭水体治理开展讨论。
“要改善现行的污水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应从源头上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排。”
“对于垃圾清理,要治标更要治本,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同时加强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在河塘清淤方面,要运用科学方法,避免对生态造成二次破坏。”
……
代表们提出的一条条建议犹如一条条牵引线,为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代表们的建议,结合专业部门的指导,镇政府提出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方式,落实一水一策,开展黑臭水体治理。
整治方案确定后,人大代表们没有丝毫懈怠,又肩负起了监督责任。代表们以村居(社区)代表队为单位,不定期来到辖区整治施工现场,检查污水管网铺设是否符合标准,管径大小、管材质量是否合格;对于清淤工程,查看清淤深度、范围是否达到要求,垃圾清理是否彻底,发现问题,代表们立即督促整改,保障了整治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整治,激活一池春水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众多利益群体,代表们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作用,积极协调各方矛盾。比如在耦耕、大兴集镇污水管网改造施工过程中,当环保办与施工方在施工时间安排上出现分歧时,代表们积极协调,采取适当提前和延时施工,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噪音干扰,保障施工进度。又比如因对黑臭水体清淤清漂临时堆放垃圾,对部分村民出行造成暂时不便时,代表们耐心向村民解释整治工作的意义和好处,同时积极协调人居办加快收运进度,化解居民的抵触情绪,使整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人大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合德镇今年累计投入资金350万元,整治水体面积8万余平方米,清淤8000余立方米,打捞清除腐烂杂草170余吨,投用生石灰消杀230吨;新增投资9873.5余万元,用于大兴、兴耦、合兴3个集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其中,主管网33.2公里,支管网83公里。目前整治完成的黑臭水体均已实现活水循环,河坡或种植挺水植物、或建有化粪池,水面上栽植有多种水生植物,水下投放净水鱼类,一个个水质好、水面清、岸优美的生态景观带正逐渐成型。
合德镇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高创园党工委书记李艳华表示,下一步,合德镇人大将持续关注水体的后续情况,推动建立水质监测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管理;加强对周边企业和村民的环保监督,防止污水偷排、垃圾乱倒等现象死灰复燃,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得好、管得住、长久清,努力创造长期稳定、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孙溪晗、孙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