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塘长出了绿油油庄稼,矛盾问题化解了一大堆 ——兴化市合陈镇耕地恢复赋能乡村发展

2025-04-27 17:55:14    来源:江苏中心    

麦苗青青,一畦畦麦子正在拔节生长。

4月10日,在江苏省兴化市合陈镇锦贤村351省道南侧的一片麦田里,流转该地经营的乡里红稻麦种植家庭农场,正给麦苗追施肥料。“这片田共50亩,系公路取土区恢复耕地第一季种植,由于肥力较差,加之播种晚,需要在麦子拔节阶段增施接力肥。”兴化市乡里红稻麦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素兰说。

记者看到,原是取土区的大塘,已与大田不分上下,路沟渠配套。“再经过夏熟种植水稻的培肥、涵养,就是优质田了。”杨素兰笑着说。

去年10月,合陈镇策应上级耕地恢复行动,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共梳理“潜力图斑”的沟塘、荒地、低效林地、老蟹塘,共61处、累计480亩。这些地块中最大的110亩,最小的仅为0.3亩。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全部播种上小麦,取得“当年恢复,当年见效”的显著效益。

取土区是耕地恢复的一个案例。合陈镇副镇长姚德银说,取土区就是一个包袱,给村集体带来不小的负担。2018年,为积土筑路,在锦贤村开辟了50亩取土区。从此村集体每年都按亩800元支付取土区承包田农户,一年就是4万元。同时,还导致毗连取土区的1.6亩农田不能种植水稻,也由村集体补偿。

该镇第一个动作,就挥向“取土区”。 取土区已成一方大湖塘,在内吸生产河淤泥,外调熟土的措施下,回归了粮田。“三年一过,田租就自然调整至正常标准1000元。”姚德银说,如此,村集体还能获得每亩200元的租金收入和土地流转服务费的100元收入,每亩总额300元,一年就是1.5万元。此外,镇村还获得耕地恢复的政策奖励。

“耕地恢复,既助困扰化解,又让镇村得实惠,是一举多赢的事。”合陈镇党委书记顾士坤说。为高效开展耕地恢复工作,镇党委、政府将其列为“破解问题,赋能发展”的重要工程,全体班子成员分工挂片,镇村干部、工作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全力服务耕地恢复工作。

邓桥村110亩低效林地,是耕地恢复最大的地块。2015年,担任村结报员的邓荣华,为既能完成上级绿化任务,又能从事苗木生产增收,他便成立林木家庭农场,流转农田种植苗木。随着树木行情下滑,苗木种植效益走低,本就没挣到钱的邓荣华更是焦头烂额,每年支付着巨额土地流转金。该镇耕地恢复一行动,邓荣华主动申请,退出了林地。随后,合陈镇和邓桥村对林地复垦并发包。眼下,已成了华丰稻麦家庭农场的种植地。“邓荣华甩掉了包袱,村里每年也获得了1.1万元的土地流转服务收入,村民的土地租金也增加了不少。”邓桥村党总支书记沈美华说。

眼下,已恢复成农田的许港村“老蟹塘”,成了多家种田大户意欲承租的“香饽饽”。老蟹塘59亩,加之“小田变大田”的溢出面积,实际为67亩。老蟹塘三面环河,一面傍公路,易种易管。15年前,村民张荣兵开发了这片秧池、沟塘组成的半荒地的村庄第一口蟹塘。可是,他却没有挣到钱,近几年又接连亏损。去年秋后,他意欲出租并与承租户达成意向协议,每亩租金除了支付土地户,还能获利500元。就在合同履行之际,镇里开展耕地修复行动。村里随即登门,与张荣兵一起算经济账。仅10天,就作了复垦。张荣兵一次性获得了每亩3500元的补偿,助其偿还了连连亏损的外债。“老蟹塘回归粮田,村里除获得溢出的8亩土地,租金8000元外,还获得累计67亩的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的服务费,每年6700元。这近1.5万元的收入,于村里也是厚重的一笔。”许港村总支书记李爱琴掰着手指笑着。

“合陈镇耕地恢复工作,当年恢复、当年种植,成效显著。”兴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震祥表示,该镇耕地恢复的潜力图斑,碎片化,多样化,在兴化面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面上耕地恢复工作提供了样本。

据悉,去年,兴化市累计实施耕地恢复9800多亩,全年耕地净增加量近7000亩。2025年,兴化耕地恢复的目标是1.8万亩,力争通过10年努力,完成15万亩的耕地恢复任务。

顾日升 卞博  张崇安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xsldjc.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5109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