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交织鱼米香,千年渔韵焕新章。作为长三角腹地的“鱼米之乡”,兴化市钓鱼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与生态优势,正以“渔米共生・产旅融合”为核心战略,全力打造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品产业集群。值此“十五五”开局之年,钓鱼镇诚邀各界客商共赴“水乡之约”,共享千亿级水产品市场红利。
天赋资源:长三角核心区的生态渔仓
钓鱼镇地处兴化城北,境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拥有1.2万亩优质养殖水域,形成“清水养鱼、净水灌稻”的生态闭环。
品类优势显著,大河野生鱼(鲫鱼、鳜鱼)、生态青虾、稻花鱼等特色品种质优量稳,其中稻花鱼因全程无化肥农药干预,肉质鲜甜、营养丰富,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全镇60%以上养殖塘口引入物联网水质监测、智能增氧系统,水产存活率提升15%,养殖成本降低12%,年产量超3000吨。
区位红利凸显,紧邻宁靖盐高速、京沪高速,3小时直达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冷链物流可实现“朝捕夕至”。
水产沃土:资源禀赋奠定产业根基
钓鱼镇的水产产业,早已在这片沃土上扎下深根。春景村4000亩连片蟹塘,是村民经济收入的“聚宝盆”,以河蟹养殖为核心,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基础;中朝村更以万亩养殖规模领跑,从蟹苗培育到成蟹养殖,构建起“育苗-养殖-销售”全链条发展格局。这里不仅盛产优质河蟹,更有六月黄(早熟螃蟹)等特色品种,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充足底气。
领军引领: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
钓鱼镇的水产产业,从不缺乏敢闯敢试的先行者,他们用实干精神带动产业从“零散发展”迈向“集群共进”。
春景村青年查宇便是其中的代表。2021年,他在钓鱼国蟹市场打工期间积累经验,2022年果断开设螃蟹门市,为家乡螃蟹销售开辟新路径。他跑遍上海、苏南、安徽等地考察市场,灵活调整策略,既售成熟螃蟹,又拓六月黄收售业务,满足多样化需求。更通过品牌化运作、电商与冷链加工渠道,提升产品竞争力,以“诚信行天下”的理念赢得口碑,带动村民共同投身水产养殖与销售,让春景村的螃蟹“走得更远”。
中朝村的陆银桂,则以二十年深耕诠释“专业专注”。2002年从20多亩蟹塘起步,他拜师学艺攻克水草种植难题,2006年收获“第一桶金”后,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至万亩。为拉长产业链,他赴阳澄湖挑选大规格亲本蟹,在射阳建大眼幼体生产基地,育蟹苗、养成蟹齐头并进,带动周边5万多亩养殖发展。2013年,他牵头成立银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21个养殖大户共谋发展,更与兴化市水产局、江苏省淡水渔业研究所等合作,用大数据指导养殖全程,建立6个绿色养殖基地,创立“兴蟹沣”品牌,成为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兴化推广示范点。如今,合作社推广虾蟹混养、用药减量等绿色技术,每亩增收1800多元、降本150元,更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到钓鱼,渔获丰”。这片充满活力的水产沃土,正以开放的姿态、优质的资源、完善的配套,期待与各界客商携手,共绘水产产业振兴新蓝图!(农村工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