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2025-08-20 10:11:51    来源:泰兴市黄桥镇    

今年夏收季节,泰兴市黄桥镇江堡、印院、中盐、前进、大张等6个村秸秆回收3万多吨,全部送往合心村秸秆打包点打包,然后供应给电厂发电,仅此一项,为村民增收300万元。

黄桥镇合心村打包点位于合心村五组境内,紧邻官横公路,交通便捷。该秸秆打包点系2023年度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于2023年10月动工建设,2023年12月底竣工验收。项目总投入约151万元,占地面积15亩,共铺设硬质场地1500m2,新建钢架大棚1200m2,采购抓草机两台、秸秆粉碎机一台、秸秆打包机一台。秸秆打包点共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仓储区、打包区、秸秆临时堆放区、成品区。2024年4月由泰兴市黄桥镇农业综合投资开发有限对外发包运营,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11个村的秸秆收集打包,其中还包括分界镇的管庄村以及古溪镇的野芹村。合心村秸秆打包点的建设与运营既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又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

泰兴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约142万亩(不包括蔬菜等其他作物),其中水稻59.7万亩、小麦59.7万亩、玉米1.1万亩、油菜8.8万亩、花生7.8万亩、大豆4.7亩、薯类0.39万亩。秸秆年产生量约74万吨,其中秸秆可收集量约57万吨。

近年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46%,其中,肥料化利用量40.14万吨(主要是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量2.74万吨,燃料化利用量12.45万吨(包括电厂使用、大户粮食烘干、企业烧锅炉以及部分农户自用),基料化利用量0.08万吨(蘑菇种植、养殖场垫层)等。

还田利用: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约103万亩,主要是稻麦,还田量约37吨。2023年还田补助资金1442万元、2024年1499万元。

.离田利用:主要是针对油菜、玉米、花生、大豆等旱田作物秸秆,以及农户在零散地块种植的稻麦秸秆,需离田的秸秆量约20万吨。

积极推进离田利用相关奖补政策。市级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奖补。鼓励引导村居主动清运秸秆,每年落实市级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根据田亩面积直接测算发放到村居,村平3-4万元,用于补助村居夏秋两季秸秆清运,推动花生藤、大豆藤、玉米杆等高田秸秆源头上离田。

规模以上(年收储利用50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奖补政策。制定出台《泰兴市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奖补实施意见》,每年落实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省级补助资金240万元,2023年我市扶持培育秸秆收储利用主体21个,市场主体规模化(年收集500吨以上)利用量6万吨。

上争中央、省秸秆利用项目。泰兴市连续三年上争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021年1000万元、2023年636万元、2024年690万元)以及省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完善秸秆“市-镇-村”三级收储体系。去年上半年新增建成古溪镇、珊瑚镇、黄桥镇、滨江镇、济川街道等6个镇级秸秆集中打包点,目前全市镇级集中收储打包点28个。计划再新增5个镇级秸秆集中打包点,镇级秸秆集中打包点将基本实现全覆盖,秸秆收储利用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探索开展田间一体化打捆离田模式。主要是针对稻麦主要农作物秸秆,采取“圆草捆打捆机+搂草机+拖拉机+装载机”一体化打捆模式,可直接田间打捆离田,优点是工作效率高、收储量大,并能有效降低病虫害,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生产成本,受到很多种植大户青睐,全市每年一体化打捆还田面积约4万亩。

稳步推进秸秆“五化”终端利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发展秸秆生物质碳棒加工主体3家(河失锦庆、分界鸿盛、虹桥锦豪)、饲料化利用养殖场4家(牛场、羊场)、有机肥生产主体1家(分界开绿),推动秸秆转化增值,年终端消纳处理农作物秸秆超1.5万吨。  (周桂东  徐陈)

1.加大资金项目上争力度,在广陵镇、延令街道等镇街再新增5个镇级秸秆集中打包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稳步提升秸秆处置水平。

2.加强摸排调研指导力度,组织镇村及时清运堆放点秸秆,利用应急广播等宣传媒介,倡议广大农户爱护环境,不要向秸秆临时堆放点倾倒垃圾,指导有条件的镇村在农忙过后及时复垦临时堆放点,消除秸秆垃圾混杂堆放隐患。

戴主任,负责人看过之后有点意见,要求重新整理,前期工作只要半页纸,重点说一下目前问题以及怎么整改,问题要点到具体部门具体乡镇园区

强化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是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现实需要,更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需求。近年来,我市虽然严格落实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工作相关措施,但因秸秆造成大气、水体污染的隐患还没有彻底消除。为有效消除隐患,必须要拓宽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加快建设秸秆收储消纳体系,系统化,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优化和改进秸秆处置利用路径,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撑扶持力度,加快推广生态型离耕深翻还田作业,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定点打包、田间直接打捆离田等秸秆收储消纳典型模式,引导村民有序利用进入村庄内部的秸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群众多方参与的秸秆处置利用格局,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至2024年1月,全市新增秸秆综合利用处置中心4处以上,购置田间一体化打捆设备2套,提升秸秆离田利用质效,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xsldjc.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5109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