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吴龙昌:破解“办实事”的“难题”

2025-08-30 12:46:26    来源:江苏中心    

秋阳似火,问及正在村里检查环境整治工作的兴化市戴南镇港南村党总支书记、 第一书记吴龙昌,基层工作中感到最为难的问题是什么。他沉思片刻说:“是化解为民‘办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讲了一个故事......

12492158836252226_33.jpg

1988年出生的吴龙昌,曾在海军某部服役,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役转业到兴化市水利局,后担任昭阳镇水利站站长。2023年6月,党组织选任他担任港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党总支书记。到任一个月,适逢汛期,水位即将到达警戒线,镇里要求关闸准备排涝。

12494917678211028_33.jpg

村里的两座排涝站都是80年代建的,一直是人工放闸门。吴龙昌带领8个人从夜里11时开始放闸门,一直到次日凌晨3时才放好。

闸门关上了,可老百姓的话出来了:“人家村里的闸门都是电动的,我们村里还得依靠人工折腾,太落后了!”老百姓的话不无道理,可新建一个电动闸门起码要15万元啊!

港南村位于戴南镇的东北部,由原港南和曹兴自然村合并而成。时至2023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只有不到30万元,要想新建闸门实在是“手长衣袖短”,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12502979596515190_33.jpg

困难时,吴龙昌想到了“娘家人”---兴化市水利局。在镇里的协调下,争取到局里的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将两座手动闸站升级为电动闸。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年红说,这两年吴龙昌书记为村里争取到了1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村里的面貌为之一新。

“量力而行为老百姓办实事是我们的意愿和责任,可牵涉到少数群众切身利益时,往往又会出现‘难题’。”吴龙昌举例说明,港南村中间有一条170米长的小河,一度时期河坡成了垃圾场,村里决定利用项目资金进行驳岸护坡,建一个河边栈道供老百姓散步。可牵涉到几户人家堆放的杂物和“小菜地”,影响施工进度。吴龙昌和村干部们逐户上门做工作破解了“难题,目前土建工程已经完成,正在准备安装护栏。村民张爱华说,施工的那段时间,吴龙昌书记天天冒着高温在现场协调一些事件。

12505406696424652_33.jpg

“有的时候解决一些看似小的矛盾,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大事件。”东兴高速公路经过曹兴自然村约1.3公里左右,施工方设计的图纸的涵洞,要拐一个急弯才能进村的公路,老百姓急了要阻工。吴龙昌他们几次与交通部门协调,修改了图纸,新建一条不需拐弯的村级公路。可新路又要从几户老百姓的田里经过,为补贴问题又一波三折。经过多方协商“难题”得以解决。

这两年来,港南村实施了一系列的“民生小事”,修缮了破损的道路,加装小河北桥、杨沟河桥梁的护栏,建成了西荡河农桥,新建两座电灌站,方便了400多亩地处偏僻的农田灌水,两个停车场安装了路灯......村民曹学兵说,这对于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于困难群众,吴龙昌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与帮助。22岁的小刘没有亲人且智力低下。吴龙昌协调安排人员悉心轮流照顾,在生病期间将其送兴化四院治疗,本人定期到医院看望,送去生活必需品,尽力给予温暖。17岁的小刁身患骨癌,村里组织捐款10多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吴龙昌说,破解“办实事”的“难题”,党员干部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同时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两年他们通过规范门面房和标准厂房发包、优化资源管理等方面,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30余万元上升至51.4万元。

吴龙昌有两个孩子,港南村距离兴化城区的家有近40公里,孩子们上学等事儿很少有空过问。平时吃饭要么是家里带点菜微波炉转一下,要么干脆泡一碗方便面。他说,尽管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中碰到了一些“难题”,但我们必须换位思考,找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合理解决这些“难题”体现我们农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袁开建  王晓荣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xsldjc.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5109503号